为庆祝中匈建交70周年,北京时间11月22日下午4点、布达佩斯时间上午9点,在孔子学院工作处牵头协调下,欧洲语言文化学院通过我校智能教室连线匈牙利罗兰大学孔子学院,双方同步举办了一场以中匈文化交流为主题的远程讲座。这是我校智能教室自今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后首次连线海外。
我校匈牙利语专业教师和硕士研究生以及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匈牙利语专业部分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著名旅匈作家、匈牙利当代文学翻译家余泽民先生也受邀来到北京会场。
匈牙利会场的讲座人是现任帕兹玛尼天主教大学中文系负责人邵莱特(Gergely Salát)副教授,他以“匈牙利对中国文学的感知”为题,梳理了中国文学作品在匈牙利的翻译及出版史,并强调“市场需求是中国图书译本能够在匈牙利长久出版的关键”。中国文学翻译及出版简史是一部匈牙利社会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触摸、了解、走近中国的历史,揭示了中国文化在匈牙利的接受特点,折射出中匈两个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在不同时代的历史变迁。
北京会场的讲座人是我校欧语学院匈牙利语专业的王秋萍老师,她在研究历史档案资料的基础上,回顾了中国和匈牙利建交以来的教育文化关系,指出中匈友好源远流长,人文领域的交流是两国关系发展的坚实基础和重要力量源泉,随着中国“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两国政治、经贸关系的不断加强,两国在文化、教育、体育、科技、旅游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快速发展,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
余泽民分享了几十年来翻译匈牙利文学作品的心得和经历,并介绍了匈牙利文学在中国的译介情况。正是一代又一代文学翻译家们的译介工作,使得越来越多的两国读者接触到并喜爱上对方国家的文学作品。
本次活动的主持人、欧语学院匈牙利教研中心主任许衍艺表示,这场远程讲座是一次创新的尝试,智慧教室为教师们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可以激发大家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更多的思考。
在我校承办海外孔子学院的平台上,孔子学院工作处一直致力于将北外与外方院校的优势课程与学术资源共享。自教育部决定在我校开展“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以来,学校就积极推动智慧教室在各语种教学中的应用。本次远程讲座是孔院处基于信息化和人工智能,助力“教师发展智能实验室建设行动”,拓展与海外高校交流与合作的一次新尝试,相信未来在新技术的支持下,将会有更多国际化资源得以共享。
孔子学院工作处处长金利民和外研在线的代表全程观摩了本次远程讲座。